糖心vlog官网入口

当前所在位置: 糖心vlog官网入口 -- 学术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刘倡博士做客外语论坛探讨能源人文学与农业人文学的前沿发展
作者:周尧编辑:张亚男审核:耿云冬时间:2025-05-19点击:

2025年5月13日至16日,海德堡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刘倡博士做客糖心vlog官网入口第275期至278期“外语论坛·专家论道”,为师生带来“能源人文学与农业人文学”系列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糖心vlog官网入口文学研究中心和世界农业文明研究中心举办,耿云冬副院长、龚献静教授、田婧副教授和周尧老师分别作为与谈人,和刘倡博士进行学术互动交流。




在首场讲座中,刘倡博士系统梳理了能源人文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起源、定义及研究框架。他指出,能源人文学在过去十年间被纳入英语专业课程,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跨学科视角探讨能源问题与社会、文化的深层关联。刘倡从学科背景切入,结合中国学术界的接受现状,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范围、问题类型及文本类型,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的重要学术成果。他强调:“能源人文学不仅关注能源的技术性议题,更注重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叙事与伦理维度,这对全球能源转型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针对研究路径,刘倡提出“多维对话”的理念,倡导学者结合文学批评、历史分析与社会学方法,拓展能源研究的边界。在互动环节,师生围绕能源人文学的本土化路径、跨学科合作模式等话题踊跃提问,刘倡博士结合自身学术经历,分享了国际前沿动态与研究方法。

在第二场讲座中,刘倡博士以《变形金刚》和《忍者神龟》等经典动画为案例,深入剖析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电视动画中隐含的能源政治与种族议题。他指出,这些动画通过资源开采、劳动剥削等情节,构建了“能源霸权”的叙事逻辑,并与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批判紧密交织。刘倡强调:“动画不仅是娱乐产物,更是意识形态的载体。通过解码其视觉符号与叙事结构,我们可以揭示能源消耗背后的权力关系与文化矛盾。”刘倡还结合能源人文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如何从文本批评转向社会实践。互动环节,师生就动画研究的现实意义、跨媒介分析方法等展开讨论。刘倡建议研究者关注当代流行文化中的能源隐喻,并尝试将批判视角引入公共议题。

在第叁场讲座中,刘倡博士从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与周云蓬的《绿皮火车》两部作品切入,对比分析了中西方公路叙事中的能源隐喻与文化差异。他指出,汽车文化不仅是现代性的象征,更承载着能源消耗、环境危机等深层矛盾。通过能源人文学的视角,经典文本被赋予新的解读维度——例如,《绿皮火车》中“慢行”叙事对工业化速度的反思,展现了非主流能源观的美学价值。刘倡强调:“文学研究需突破传统范式,将能源问题纳入文本批评的框架,这有助于揭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焦虑与生态困境。”互动环节,师生围绕“后石油时代”的文学表达、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等议题提问,刘倡结合音乐研究中的公路叙事,以及英文歌词汉译中的能源人文关照,提出了选题创新的具体建议。

在第四场讲座中,针对全球人文专业萎缩的现状,刘倡博士提出以“农业人文学”为核心的涉农高校英语课程改革方向。他建议,以华中农业大学为重要代表的涉农高校需立足校本特色,通过跨学科路径整合农业科学与人文学科,认为英语专业在农业人文学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既能引入国际视野,也能推动本土经验的全球化表达,其领域具体包括“农业历史与国别区域研究”“媒体与流行文化中的涉农问题研究”和“汉语作为涉农英语文学的研究路径”等研究方法。讲座中,刘倡还以美国高校的农业人文研究项目为参照,探讨了课程设计、师资培养与学术评价体系的改革方向。互动环节,师生就农业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涉农教学与科研导向下的教师职业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刘倡建议学者关注农业人文学的前沿议题,并通过讲好中国农业故事,加强与国际学界的对话。

参与讲座的师生表示,系列讲座兼具理论深度与视野广度,为理解这一新兴领域提供了系统性框架,激发了听众参与跨学科研究的热情。讲座以新颖的视角重新诠释经典文本,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启示,为涉农高校的人文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转型策略,极具启发意义。


【专家介绍】刘倡,德国海德堡大学跨文化研究与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亚洲与北非研究双学位博士、欧洲文学文化与环境研究协会(贰础厂尝颁贰)顾问委员会首位亚裔成员。曾任前法国驻华大使馆音乐项目官员。础&补尘辫;贬颁滨与厂厂颁滨双收录期刊Celebrity Studies特约编辑、础&补尘辫;贬颁滨收录期刊Women’s Studies: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贰厂颁滨收录期刊Cultural History特约编辑。Routledge出版社外审专家、贰厂颁滨收录期刊Catal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Cultural Studies外审专家。曾受海德堡大学资助赴哈佛大学世界文学所从事学术研究(2019、2025)、曾以美国国际教育协会访问学者身份(2021-2022)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语系从事学术研究。德国科学基金会(顿贵骋)博士奖学金获得者。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叠惭叠贵)资助项目“从全球视域看‘世界’的构建:对话中国”研究员。在Anglia (础&补尘辫;贬颁滨)、American Studies in Scandinavia (础&补尘辫;贬颁滨)、Cultural History (贰厂颁滨)、《新闻与传播研究》(颁厂厂颁滨)、《华夏文化论坛》(颁厂厂颁滨)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书评、译作。

分享: